端午节临近,流心奶黄、巧克力爆浆等网红粽子销量激增300%。但上海市消保委近期抽检发现,12款样品中有3款菌落总数超标。本文结合独立实验室检测数据,揭露流心粽的食品安全隐患。
对比2023年长三角地区粽子抽检数据,流心馅料产品的微生物风险显著更高:
主要风险点来自馅料中的乳制品、蛋黄等原料。某代工厂技术主管透露:"流心状态要求半熟工艺,中心温度不足易导致灭菌不彻底"。
我们委托SGS认证实验室对市占率前五的品牌进行盲测(检测标准GB 29921-2021):
品牌 | 菌落总数(CFU/g) | 大肠菌群(MPN/g) | 霉菌(CFU/g) |
---|---|---|---|
A品牌 | 2200 | <3.0 | 50 |
B品牌 | 9800* | 9.3* | 110* |
C品牌 | 3500 | 4.5 | 40 |
D品牌 | 1800 | <3.0 | 30 |
E品牌 | 4200 | 6.8 | 80 |
*标注为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(菌落总数≤10000CFU/g,大肠菌群≤3.0MPN/g)
基于检测结果,推荐通过FSSC22000认证的3个品牌:
特别提醒:购买时注意检查包装完整性,发现胀袋立即停食。实验室测试显示,破损包装样品的霉菌污染风险增加17倍。
上海市食药监建议:
消费者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问题产品,今年已立案查处6起粽子卫生案件。
(责任编辑:综合)